|關於蘭嶼的故事,這次要從月亮說起。

Cacao Mag 專欄|2021|文:Evon 圖:Evon, 森/CASA


手持竹製柄杓,浸入大陶甕舀一瓢水,緩緩地移動至賓客的雙手上方,握住柄杓的手指維持打直併攏,手腕微微轉動,涓細的水流滴下。

這是我在去年冬季,為每位參加月波茶會的賓客淨手的步驟,和室拉門的縫隙流洩出樹林裡的雨聲,賓客淨手後陸續入席,我走至茶桌的另一頭,跪坐下來、整理裙擺,將已被爐火燒滾的煮水壺拿至胸前,挺直腰桿、吸氣,下一秒將滾水篤定地注入黑色的有流茶碗中。茶會正式開始了,是我設計並親自事茶的「月波茶會」 ,用我製作的茶具為賓客送上一杯茶,說一段故事,是一趟旅行,帶大家一起回到我在蘭嶼看見月光海的那個晚上。


而關於蘭嶼的故事,這次要從月亮說起。

在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年代記裡有這麼一段文字,關於女人與月亮。

「妻幾乎正好每二十九天迎接一次生理期。而且那和月滿月缺真是呼應的吻合極了。她的生理期很沈重,從那要開始的前幾天精神就變得極不安定,經常變得非常不開心。所以那對我來說,雖然是間接的,但卻是相當重要的循環。我對那開始有所防備,為了不發生不必要的爭執我必須巧妙處理。結婚之前,幾乎沒注意過月亮的圓缺。雖然偶爾也會抬頭看看天空,但現在的月亮是什麼形狀,是跟我毫無關係的問題。不過結婚之後,我變得大概經常會把月亮的形狀放在腦子裡。」

除了女人,他還寫到馬,馬不管是肉體或精神上,都被月的盈缺深深影響,滿月的夜晚許多馬兒會生病,死亡的數量也會增加,沒有人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。
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為一名屬馬的女性,越長大越感到滿月對自己身心的影響,情緒似潮水,被滿月的力量引得漲退洶湧。在都市裡偶爾抬頭,在高樓縫隙中看見月亮漸圓時,不免有些緊張,提醒自己別太衝動或情緒失控。但在那個晚上,在蘭嶼看見的月光海,讓我體驗到,能量本身是中立的,可能使淚水潰堤,也可能由心產生絕大的療癒力量。

蘭嶼的傳統曆法是配合飛魚的季節來決定祭典的日期,以月亮的圓缺來計算時間,是陰曆也是名符其實的「夜曆」。一天的開始是從天黑(傍晚六點)算起,依月亮的盈缺來計算時間,判斷出海捕魚的時機,島民常說山林是我們的倉庫,海洋是我們的冰箱。懂得閱讀月亮給予的線索,使他們得以交換自然的恩惠。



謹守著黑潮帶來的訊息,因飛魚來去訂立曆法,我來到蘭嶼是國曆的十月,蘭嶼傳統時序來到 kaneman,是製貝灰月份,島上各地開始燒山,並使用硨磲貝(mingming)製貝灰(manmek),傳統而言,每個家族都要有貝灰,除了要招待來訪客人外,貝灰也是拼板舟的白色顏料。遵循達悟傳統夜曆時序規範,每個月份都有傳統的工作要做,如果kaneman不再manmek,便會少一個月份。





東北季風吹著的島上各處是燒山後的氣味,難得放晴的日子和朋友說好了,下午要爬山去水源地找黏土,下山後到野銀冷泉泡泡海中的淡水,接著騎車去北邊的朗島部落吃沾了火龍果美乃滋的薯條,還有加了貝灰的檳榔。

這天是十月三十一日,農曆十五號那晚,朗島部落的夜市尚未開張,我們在山坡地上錯綜複雜的房屋間小巷中閒晃,經過一戶人家,奶奶與伯伯坐在客廳看電視,旁邊的玻璃櫃子裡擺滿奶奶串珠的許多飾品。蘭嶼傳統飾品的主要材料,除了與外來船隻交換的瑪瑙、玻璃珠以及金銀等貴金屬之外,也有一些是由在地取材的動、植物製成。

我們聽著奶奶介紹不同的款式在身上試戴,我很喜歡薏苡(達悟語稱為agegey)搭配玻璃珠或白鈕扣串成的項鍊,成熟的薏苡總苞由綠色轉為灰白色,形狀像卵有孔狀,光滑堅硬,堅硬的總苞中藏著果實,即為平常食用之薏仁。我們每個人都找到各自喜歡的材質與配色,奶奶為我們戴上項鍊,離開她家時天色已暗了下來。

巷口傳來垃圾車的音樂,我們走著走著,一轉頭發現天邊突然掛上一盞黃色月亮,還在掛在山頭的高度,看起來極大、顏色極暖。

想要更靠近月亮,我們往海邊走去,月光比部落的燈更滿,但還沒照到海面。朋友們說要往西邊走,我要獨自騎車往東南方。其實在這個季節,我盡量避免天黑後騎車,從朗島騎車回野銀,剛好是東北季風最強勁的迎風處,中途狂風吹襲,沒有路燈,但為了趕在月亮升高前回到部落看看海灣的月光海,我戴上耳機,發動機車,往家裡的方向騎去。



在都市裡完全沒有這樣的經驗,於全然的黑暗中騎車,靠著月光引路。當月亮被前方的山頭擋住時,只能跟著50cc小機車的微弱車燈與些微勇氣,一公尺一公尺地往前開拓。耳機傳來的音樂與眼前的道路畫面,攪和著時間和海風的鹹味,彷彿一場公路電影,全世界只剩下月亮與自己(還有突然從黑暗中撞過來嚇掉我半條魂的狗狗),繞過幾個山腳後,終於,一路上黑色的大海,閃爍起銀白色的光,在月亮下的那片海面。

 



場景拉回山林蟲鳴聲中的茶室,我拿起茶則賞茶聞香,第一款茶是2014年夏天的日月潭原生種山紅茶,將茶葉順著茶則落入溫熱後的茶碗,我再次提起煮水壺,移至臉頰的高度後緩緩注水,蜜香隨著熱氣充滿茶室,茶煙裊裊。因為是條索形發酵度高的茶葉,我選擇用高且細柔的水柱沿著茶碗邊緣環繞注水,稍微降低水溫不直接沖葉,有流茶碗特別適合這樣的沖泡方式,用參雜著碎石的黑泥捏成的茶碗,邊緣手繪勾上金色釉上彩,茶桌鋪上之前在日本輪島帶回的旅行紀念品 – 草木染紙,以栗子、松葉染色成海的藍綠,茶碗像是佇立於浪花中的一座礁石。

以聚香的白瓷高腳杯品味這款紅茶,除了蜜香顯著,喝起來優雅中還帶點山氣,此時的音樂從溪流緩緩入海,想起那天在野銀部落從水源地下山,看著乾淨的泉水流入海洋,形成兩種藍的拼接,全身浸在這樣的冰涼裡,視線接近水面,海浪像是一波波要打入身體裡。




茶與茶之間,端上第一道茶點,白瓷小湯匙上幾顆手作琥珀糖,不規則的半透明碎片,藍色、白色與黃色,伴隨著陣陣浪聲,月光從海面升起來了。

我向著月光繼續騎車,繞過一個海灣後,看見遠方海面停著形狀如同軍艦的無人島,我將機車熄火,被這壯麗之景吸引,走向礁岩,崎嶇起伏的間隔中積著多處水窪,每一池都映著一顆月亮,浪有節奏地打上岸,此時耳邊的巴奈唱起「太平洋的風」,這首十幾年前胡德夫寫的詞曲,如今我在蘭嶼的、最東邊的海岸線望著太平洋。



茶會中的第二款茶品,2018年春天的武夷芭蕉岩「金邊蘭」,光是名稱就好適合我的金邊茶具與蘭嶼的主題。這是我好喜歡,平常幾乎捨不得泡的茶,溫壺置茶後將茶壺傳給賓客們聞香,掀開壺蓋後大家都面露微笑,是讓人感到幸福的香氣。種植在武夷山岩上的茶樹,適合用高溫沖泡出岩骨花香,從山澗的清流般的花香,到飽滿厚實的岩蘊,每一泡都有不同的滋味。

我選了濃郁口感的茶點,來搭配迷人的岩茶。看著蘭嶼山壁四處可見的山羊,嗅到乳製品的味道,於是用了鮮奶油乳酪搭配金山寺味增,味增裡拌著小麥與昆布,增添了口感與海的氣味。食器中鋪滿黑色的海鹽,五葉松葉點綴出冬日氣息。

 

沿著月光海岸線,我繼續騎著車,耳邊的歌聲從呢喃漸轉堅實,「是吹過了多少人的臉頰,才吹上了我的」,巴奈的聲音像是古代的薩滿,在滿月的祭典中,為我進行一場療癒的歌唱。太平洋的風,不像是歌詞般徐徐地吹來,而是強勁的東北季風。所謂自由,也是一個人赤裸地面對著所有害怕。

臉上的淚痕已經被風吹乾了再流,分不清楚眼淚是因為風,是因為歌聲,還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如此強烈的感覺到,我是大自然的一部份。「最早的一片感覺,最早的一片世界」巴奈用很慢的速度唱完最後一句,我平安地回到了住所,心中無比感謝,一直說著 Ayoi Ayoi(達悟語的感謝)。




為了這一個半小時的茶會,從幾個月前製作茶具開始,就很明確的想呈現記憶中的風景,因此選擇如礁岩般的黑泥,刷上藍彩的白瓷,甚至用特別的方法燒製出薄胎瓷的小礁岩置於茶室各角落。選茶、實驗茶點、搭配茶席。即使是小小一席茶,也有無限的變化,器物稍稍換了位置,就要反覆練習直到順手。設計茶譜、選紙、包裝。與活動夥伴們討論適合的流程,製作歌單,為每件作品找到恰當的位置,並在茶席旁插上自己採集而來的芒草。


 

喝完這杯金邊蘭,我的茶葉也用完了,但如此與各位分享是多麼值得,茶會的最後,我們一人一碗芝麻糊湯圓,聊聊彼此感受的月光海,我請賓客們起身逛逛,像是小時候在海邊撿拾貝殼那樣,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礁岩,許一個願望,然後慎重地蒐藏在木盒帶回家,記住這一期一會,不會再重來的,值得在心裡好好珍藏回味的一席茶。

 

 

*特別感謝嵐羽民宿林詩嵐,與森/CASA合作展出活動與攝影。